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精选 >正文

32名硕博生放弃入学资格!“录而不读”,到底是为哪般?

发布时间:2022-11-23 14:10:05李鹏妹来源:

导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下这句诗的时候一定很难想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剧情上演了“学术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下这句诗的时候一定很难想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剧情上演了“学术版”。


新学年开学一个月,政法大学有包括7名博士生在内的共计32名2022级研究生没有按时报到。根据相关规定,校方发布通告,按照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如无异议,他们的就读资格将被取消。



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校方也非常谨慎地在第一时间将公示取消。


实际上,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情况并不少见,每年9月底都有很多高校发布这样的公告。


2019年9月,湖南大学发布公告,对69名2019级研究生的入学资格予以取消,原因都是不能按期报到。同年10月,苏州大学研究生院也发布公告,对68名未按时办理入学手续的研究生做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追溯起来,至少早在2011年,湖南大学就曾发布公告,对包括1名博士生在内的51名研究生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如果放眼到整个高等教育界,“录而不读”的情况更为普遍。某出版社做得不错的南方高校,今年5月份发布公告将1438名未按期报到注册的成人高等教育新生的入学资格予以取消。



根据某省属高校研究生院招生负责人的说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中,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专硕)和非全日制硕士偏多比如湖南大学放弃入学资格的69名2019级研究生中,有54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其法学院的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该院放弃入学的10名研究生中,9人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未能录取,转入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家庭、经济或择业等各种原因未能报到。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读研的内卷。


相较于增加迅猛的报考人数,缓慢增加的研究生招录人数无异于杯水车薪。今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又达到创纪录的457万人,比去年猛增80万,预计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也达到新高,估计约有115万。报名招录比例又创新低。又是每年公布推免资格的时候,推免越多,留给考研入读的名额就越少投叔教过的几个准备考研的学生,倍感压力,每天都有人找投叔纾解。



几年硕士研究生扩招,也催生出博士就读的内卷。今年暑假期间,投叔也惊奇地发现一种“活久见”的联系博导方式——在某学术交流群中直接发消息。博士研究生入读之困难,可见一斑。



一边是明明考取,却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一边是招录比例逐年降低,留给考研的机会越来越少。站在后者的立场看,果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惜可惜~~


这种十分普遍的“录而不读”在很多人看来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些人放弃掉的机会,正是多少人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珍贵的深造机会白白浪费,高校招生计划无法完成,个别专业课可能连开课都存在问题。甚至有网友呼吁,该让这些“录而不读”的人进入失信名单。


但站在学生的角度,这一切又似乎非常能够理解。


先谈权利,享受高等教育也属于受教育权,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是权利也是义务,学生不可以拒绝;但在高等教育阶段里,受教育权单纯是一种权利,完全可以放弃,不应带有任何强制性。


具体到研究生教育,在放弃入学资格的学生中占比最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本身的学位就多少不被用人方认可,加之有的学校干脆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当作摇钱树,不仅收很高学费,有的还不安排学校住宿。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以及机会成本,如果学校知名度不高,专业含金量不高,无法给予足够的预期回报,学生自动放弃也情有可原了。


疫情之下,百业凋敝,就业压力远高过以往,体制内铁饭碗重新成为香饽饽。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都做好深造和就业的两手准备。保研和考研都是在毕业的前一年推进,保研最先确定,考研则要持续到来年四五月。而很多省份的公务员招考安排在三四月,那些没确定拿到读研资格的学生通常要参加;一些保研成功的学生更是“闲来无事”,试试身手。如果成功“上岸”,又获得读研的机会,在求稳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几年后毕业时,也未必能有现在这样稳定的“好工作”。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只要多多沟通,“录而不读”的尴尬就会大大缓解。比如有些比较有人情味的高校,会在每年5月份给学生打电话确认是否几个月后来报到,有的学生会直接说已经考上公务员不打算读研,这样就赶紧让排名考后的学生补录上来。


这与欧美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方式接近,学校先有个预录取,跟学生确认。如果学生不来,那些在waiting list上的学生就有入读机会。诚然,这样做会给高校的招生工作带来许多额外的工作量,尤其对于大体量的高校,花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可能是天文数字,但无疑将会大大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资源利用率。


最后,投叔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投叔认为,“录而不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而高校处于弱势的一方。听说现在研究生录取已经有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了,咱不妨把这个数据库跟全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录情况打通,用资源共享解决一部分信息不对称。这样做的成本非常低,应该很快能做到。至于那些因为个人意愿(包括考虑经济因素)而放弃读研的人,则只能依赖于即时的沟通。


这个世界上,只要多沟通,很多不好的事情都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