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精选 >正文

吃不上淄博烧烤?不如来围观古人吃烧烤

发布时间:2023-05-16 16:25:30孙仁萱来源:

导读 原标题:吃不上淄博烧烤?不如来围观古人吃烧烤 ♪ 点击上方...

原标题:吃不上淄博烧烤?不如来围观古人吃烧烤

♪ 点击上方图标,即可收听音频

三月以来,凭着“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山东淄博成了统治全网的新顶流。

一个月前还不知道淄博坐落于哪个省份的人,如今却已经把它纳入了五一出行清单,打算组团去攻占烧烤摊。

为了抓住这波突如其来的风口,淄博开通“烧烤公交专线”,推出“青旅半价住”,文旅领导变身“高铁专列文旅推荐官”,从上到下拼了老命,誓要打造出“宇宙烧烤中心”的名片。

城市里随处可见、平平无奇的烧烤,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烧烤的“前世今生”。

对于烧烤这件事,我们人有着祖传的热爱。

烧烤的历史,如果从祖先第一次把猎物烤熟算起,足足有170万年了。从新石器时代第一个烧烤架出现开始算,也已经有七千年了。

赤湾沙丘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网状陶炉箪

与漫长的烧烤史相比,今天我们用的“烤”这个字,历史其实只有短短百年。据说上世纪30年代,曾有一家清真烤羊馆请齐白石题字,齐老觉得用哪个字都无法涵盖店里的所有菜品,干脆运用形声造字法,以火之形和考之声,造出了如今广为使用的“烤”字。为免误会,齐老还特意注了一行小字:“钟鼎本无此烤字,此是齐璜杜撰。”

古人用来表示“烤”的词有:燔(fán)、炮、炙。所谓燔,就是直接将食物清洗干净后放在火上炙烤;炮,则需要事先把食物用湿泥包裹起来,做法类似于“叫花鸡”;炙,则是把食物切成小块,再串起来烤,和现在的烤串如出一辙。

成语“脍炙人口”中的“炙”就是指烤肉,这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孟子·公孙丑》中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对父子,父亲曾哲生前爱吃羊枣,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伤后竟不忍心再吃羊枣,这件事情被儒家弟子大为传颂。但公孙丑不认同,他向老师孟子请教:“脍炙比羊枣好吃,曾参为什么只忌食羊枣而不忌食脍炙呢?”孟子回答:“脍炙人人都喜欢吃,但羊枣是父亲特别爱吃的,所以曾参忌食羊枣就能表达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在我看来还有一种解释,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祭祀、宴饮场合中,烧烤往往是必备美食,曾参就算想忌食也很难经受住诱惑啊。《诗经·大雅·凫鹥》一篇中就提到:“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喝酒撸串的快乐,先秦贵族们也深有体会。

《礼记·曲礼上》中还对吃烤肉的礼节做出了特别规定,提出“毋嘬炙”。意思是吃烤肉时要注意形象,放到刀俎上切食,不要狼吞虎咽。为啥?还不是因为烤肉太美味了。

到了汉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烤肉已经成为贵族阶层的日常美食了。而且西域的芝麻、胡椒、大葱等调味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使人们在酱和盐之外有了更多的调味选择,烧烤的口味也更丰富了。

有着“东方睡美人”之称的辛追夫人,就是烧烤的狂热爱好者。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竹简上,“牛炙一笥”、“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文字多次出现。辛追夫人的随葬品中,甚至还留存了一把两千多年前的烤肉串。

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食物

山东临沂五里堡出土的东汉《庖厨图》中,描绘了汉代皇家烧烤的热闹场面。宰羊切肉、分条分块、穿串入盘、扇风烤肉,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分工十分细致。

画像中这两个负责烤肉的庖厨,一人摇扇一人翻肉,真实到仿佛我昨晚还在小区门口的烧烤摊儿见过。

他们用的烤炉那时叫“燔炉”,一般为长方形,铜质,底部有四个足,炉内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盛炭火,下层用于接炭灰,方便清洁。这和我们现在用的烧烤炉已经颇为相似了。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烤炉

隋唐时期,烧烤的品类受胡风影响,大大丰富起来。除了常见的牛、羊、猪肉,骆驼肉也被纳入菜谱。《酉阳杂俎》记载:“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味甚美。”就是说唐代一个叫曲良翰的将军发明了烧烤驼峰,将驼峰切成薄片,加以各种香料佐料,气质据说极其鲜美。

边疆诗人岑参,也曾在诗文中写道:“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烤全牛、煮野骆驼,尽显唐人豪迈之气象。

唐代名医昝殷在《食医心鉴》中还记载了鸳鸯炙、野猪肉炙、鳗黧鱼炙、炙鸲鹆、炙黄雌鸡等多种烧烤美食,可谓万物皆可炙,其中一些还是治疗疾病的药膳。例如野猪肉炙,能“治久患痔,下血不止,肛边及腹肚疼痛”。考虑到这时辣椒还没有传入,吃烧烤治痔疮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到了两宋时期,我们饮食发生了一场大变革,烹、烧、烤、炒、爆、炖、腌、卤、蒸、腊、蜜等复杂的烹饪技术发明或时尚,让美食变得花样繁多,但烧烤仍当之无愧的人气王。

宋代宫廷中单羊肉就有四种烧烤技法:烟熏、火烤、炭煨、石烹,和不同食材搭配又有二十多种烤制方法,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炭煨全羊,也叫“坑羊”。制作时要先在地上挖一个坑洞,然后在坑洞中支一口铁锅,再把涂满佐料的全羊放入其中,锅口处用泥土密封,利用木炭的余温煨烧一夜而成。

这种做工复杂的烤羊只能出现在皇宫贵族的案上,民间烧烤则要接地气得多。《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一道叫“旋炙猪皮肉”的小吃,将猪肉连皮放在炭火上烤制,鲜美多汁的肉与嚼劲儿十足的猪皮在齿间流连,使之成为冬日夜市上毫无疑问的“人气美食”。

明清时期,烧烤食品更加普及,出现了小摊贩沿街叫卖烧烤的情形。

清人入关以后,烤鹿肉颇为盛行。《红楼梦》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讲的就是贾宝玉同史湘云在芦雪亭烤鹿肉,惊动了探春、宝钗、宝琴等姐妹,大家凑到一起大快朵颐,只有黛玉因肠胃虚弱不敢吃,在一旁笑众人像一群“花子”。

当然,鹿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仍是高攀不起,清代更为重大的变化是辣椒的传入,大伙儿吃烧烤终于可以撒孜然粉和辣椒面儿了!

陆游有诗云:“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时至今日,古人对烧烤的热爱穿越千年,也根植于我们心中。

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烧烤店,滋滋作响的烤串伴随着热滚滚的香气,将诗、远方和眼前的苟且,都融化在浓浓烟火之中。

淄博太远,这个周末,不妨就在家门口的烧烤摊儿,和朋友约一场烧烤局,品味这平凡而悠远的人间至味。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