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精选 >正文

高交会观察|可“观天”“测海”,“深圳造”卫星显科技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2-11-20 08:24:26澹台茗伦来源:

导读配置一台宽幅相机和一台光学相机,卫星能为极区航行船舶提供可靠的冰区航行保障服务,这正是我国首颗针对极地观测的遥感小卫星。在高交会卫...

配置一台宽幅相机和一台光学相机,卫星能为极区航行船舶提供可靠的冰区航行保障服务,这正是我国首颗针对极地观测的遥感小卫星。

在高交会卫星及应用产业集群专区,集聚了国内卫星及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颗由深圳本土企业生产制造的卫星实物模型、典型商业化卫星单机产品、商业SAR卫星应用、卫星物联网终端、太空望眼镜、航天精密制造设备等在现场展示,让参展观众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高交会航空航天科技展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经形成包括卫星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卫星应用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2021年5月,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助推深圳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加快建设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高地。

从全球首颗脉冲星实验卫星到国内首个批量生产微小卫星星座再到深圳首颗出口国际卫星,重量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的“深圳造”卫星,涵盖技术试验、通信、导航、遥感、大气探测等方向。

微小卫星研发成航空技术发展趋势

研发微小卫星正成为航空技术发展的趋势。在高交会2号展馆,由深圳东方红研制的海南一号01、02卫星模型在现场展示。

“深圳造”微小卫星

“这两颗卫星于今年2月27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南一号01星主要应用于海上动态目标观测,用户可借助光学图像自主检测出海上运动船只目标,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主载荷为宽幅双线阵相机;海南一号02星主载荷为高分相机,具备视频成像功能,可应用于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地图测绘等。”深圳东方红相关负责人介绍。

由于微小卫星重量轻,也帮助传统卫星任务突破新的内容。比如为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提供重要信息支撑的开拓一号A星,质量仅106kg,搭载一台工业级照相机,就能完成指定任务。“相比传统大卫星,微小卫星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其用多颗卫星补偿星座的业务应用模式是大卫星不可比拟的。”深圳东方红项目技术负责人表示。

深圳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赋能卫星研制

“在微小卫星制造技术方面,要在材料、通讯、电池以及先进载荷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走到世界前列。”“京师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程晓说。

走进深圳魔方卫星展台,一块已在“商业气象探测卫星、微厘S5/S6试验卫星”等多颗卫星上应用的太阳电池阵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我们使用了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优于30%的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且整阵布片率达到了80%以上。为满足10年在轨寿命要求,太阳电池采用国内领先的抗辐照设计、防原子氧设计和力热学环境设计方案,并经历了严苛的地面环境试验。”深圳魔方卫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经过4年的发展,魔方卫星建成了中国首条卫星核心部组件自动化产线,具备年产200颗卫星的配套能力。在魔方卫星科普运营经理牛静看来,深圳成熟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基础在商业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高交会卫星及应用产业集群专区

“利用好深圳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发达和市场主体活跃的优势,我们在深圳建设‘卫星+’产业发展研究和转化平台,逐步拓展卫星运管及数据应用服务领域,搭建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天基信息数据服务端口,开展卫星技术在海洋经济、自然资源、应急、交通、环境监测等行业的应用,推动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圳东方红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张秀娟

【作者】 张秀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