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精选 >正文

“精妆炒粉姐”走红:身处庸常也要追求美好,身陷沟壑也要仰望星空

发布时间:2022-11-19 15:37:50秦娣初来源:

导读广东东莞,35岁的炒粉摊摊主唐女士和丈夫每天工作七八小时,日销二百余盒炒粉。近日,她因穿着时尚、妆容精致而走红,却也因“精致出摊”受...

广东东莞,35岁的炒粉摊摊主唐女士和丈夫每天工作七八小时,日销二百余盒炒粉。近日,她因穿着时尚、妆容精致而走红,却也因“精致出摊”受到质疑,实在让人惊诧。

当她穿着好看的衣服和高跟鞋,在街巷里的小摊点娴熟地翻锅、抖勺时,“颜值”与烟火气齐飞。这样的“反差美”,让人驻目,却也不免有些心有戚戚。谁都知道,这是一种挣钱辛苦的活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唐女士直言累到颈椎和手部都出了问题,以至于经常去扎针以缓解疼痛。这种认真,绝不属于“炒粉表演”的范畴,她真的是在拼。

在我看来,她的“精致”是一件能时时给自己带来力量与安慰的“武器”。而她所能“冒犯”到的,自然就是那种俗套无趣的衣着观、身份观。一些网友冷嘲热讽的,无非是“衣不对行”:干这行哪有这么穿的?好像穿着戏装切萝卜,既不符合“观感”,也不符合“身份”。

这样的逻辑就比较清奇了。古往今来,从无限制炒粉装扮的规定,唐女士只是打破了一些人的心理预期。莫非有些人宁可喜欢油腻腻、蓬头垢面的样子,也不喜欢干净整洁的形象?

实话实说,我们常见的炒粉、炒饭师傅,不修边幅的居多。把一件工作服穿出“包浆”的大有人在。而我们之所以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不是我们的审美出了问题,而是无计可改变,于是就随他去了。一旦新风徐来,炒粉者以良好形象示人,相信人们更欢迎。

说到底,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炒粉、炒饭者的仪容,是有潜意识的要求的。人们乐见“精致主义”在炒粉行当大为流行。同时也表明,一个行业之内的审美风向,也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莞“炒粉姐”看上去的“特立独行”,只是暂时的。或许不远的将来,这条小摊散布的街上,就会有更多的“精致摊主”示人。

“炒粉姐”做此打扮,也是在打出一份特别的广告,对生意会有所帮助。站在顾客角度看,人们总是喜欢给“形象好”的摊主加分,这种消费心理非常普遍。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杀鱼西施”“水果西施”“烧烤西施”……即便其间或有炒作者,但一份好的视觉体验对生意的助推,是肉眼可见的。更遑论干干净净的摊点和摊主,也予人以饮食卫生的信心和安全感。

无疑,唐女士过去开的美甲店本身就是一个讲究精致的地方,这份经验,很可能一直影响着她。我更感兴趣的是她所言:母亲年逾六旬,依然不化妆不出门。她受母亲的影响很大。这说明,她对美好形象的看重,也出于一种爱美的家庭传承。

保持精致的妆容,既尊重了别人,也愉悦了自己。这种意识,本身已超越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内涵,折射这一份直勇的人生观。

换句话说,在一个烟熏火燎、市声喧闹的地方,“炒粉姐”的表现,不仅重塑了炒粉摊的“格局”,还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哪怕身处庸常也不忘追求美好,身陷沟壑也要仰望星空,哪怕再艰难,也要有一份光,照亮自己,照到别人。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任何时候、任何处境下都不可缺失。正如“炒粉姐”所说,与其埋怨,不如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活得通透,才穿得明白、“妆”得飘逸。

人生风云变幻,一路走来,有风和日丽的高地,也有低洼之地。

此前,“炒粉姐”开有一家美甲店,后来转让了;去年开始,她站到了原本由丈夫主理的炒粉摊上。这个简略的经历描述背后,想必有着太多的辛酸和不甘。而她倾尽全力对谋生的模式做出改变,是为了站到更高的地方——事实上,粉丝暴涨、生意兴隆,已经让她前行了“三千里”。网友对她服装的关注,让她有了今后“试着往服装方向走”的想法。“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缘闪现在“炒粉姐”面前,印证了某种生活的真谛。

近年来,很多扫地的保洁阿姨自学成才,成为“业余钢琴家”“业余画家”……表现惊艳。有些保安,更是考上名校研究生,大有所成。人们总是感叹命运冷峻、严苛,殊不知,命运亦对直勇果敢者留有馈赠。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当然代表了基本的生存要求。但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还有更高层级的境界,这便是安全、尊重与美好等。人总要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才能直面不堪的现实,激发内心的勇气,一步步披荆斩棘,渐入佳境。我们无法选择“结果”,但我们可以预定路径——小摊飞舞也好,厕所画画也罢……每一种活法都弥足珍贵。

(作者系媒体人)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